【使命】追寻张謇在南通的足迹状元身手创实业,创立首个公共博物馆
作者赵润田
张謇为颐生酿造厂题写的厂名
2月12日,诏书颁布,几千年政治体制的最大一次变革在这一天实现,帝制让位于和。然而作为这一变革的重要棋子,张謇虽然主张顺应时代,但心情并不轻松,他在日记写道此一节大局定矣,日正难。但这不是停留在口头的感喟,自此,他开创了一条实业救之路
何言日正难?
作为曾经一举折桂的状元,经籍满腹,诗文俱佳,不能说他不是文人,但是,他绝不仅仅是一介翰墨之士,更非不谙世事的颟顸昏臣,事实上,从他走进大清朝廷之始,就投身百事缠身的政之,如果按照老旧说法,应该称他为能吏。朝廷这一科的鼎甲进士很不同于以往,他是位朝廷里不多见的实干家,此前,他曾与袁世凯同为清廷重臣吴长庆的幕僚,一文一武,赞襄政。1882年,随吴长庆赴朝参战,定战乱。1894年进士后,为江苏咨议局议长,后又任两淮盐总理等职。无论是从军出征还是主持地方政,都使他深入实之,对事军事民事有着与纯粹文人不一样的感受与思考。所以,在整个家制度新旧更替的大变局,他看得更深远一些,日正难恰是他发自对积弊已久百业困顿的感喟。
张謇故居雕像
然而更加重要的是,张謇不是停留在口头的感喟,而是自此之后一头扎进实业救的具体事业之,开创性地在其家乡南通办起了一连串的兴邦大业。
张謇在如今的南通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这里的一面旗帜一个象征,南通人以他为骄傲。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多次到南通,听当地人说起张謇,就像说起自家的老人,自然亲切尊崇。那个长江三角洲的江海夹角地带,河湖港汊密布,海潮声犹在耳,有三鲜可吃江鲜海鲜河鲜。有景色可观狼山支云塔远眺濠河泛舟赏夜董宛水绘园寻幽,吕洞宾启港望海。但这片土地上更深刻地蕴含着的,是自张謇以传承至今的创业精神。
天地之大德曰生
张謇似乎对生字特别有感情,他在南通所创办的实业,都以这个字为名,颐生造酒厂大生纺织厂等。一百年前,当他回到这片土地上着手创业,一定是想起老祖宗这句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那时的南通,虽然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的豪迈声名,但其实横在眼前的是海滩盐碱地上高过人头的芦蒿河汊里歪歪斜斜的旧船,四野苍茫不见人。
张謇一手打造的南通博物苑主楼
在哪儿创业?
就在大海边上人烟稀少的通海垦区!
那是1889年,张謇一手创办了垦牧公司,在那个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滩涂白地上种不怕盐碱的棉花大麦高粱等经济作物。他的算盘是这样打的棉花可以发展纺织业,大麦高粱可以开辟酿造业,事实上,这两个行当后恰恰是因纺织而使今天的南通成为华地区最大的纺织品集散地因颐生酒而夺得1906年意大利举行的万博览会金奖并发展至今。
颐生酒博物馆
张謇开创的实业当然远不止这两个行业,但仅此已足以彪炳春秋。
我曾车行南通,从港闸区到崇川区,一边是浩浩长江,一眼望不到对岸,这就是李白吟诵的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地方,大水暗涌,波无声;一边是海沿岸,滩涂辽阔,路网河网穿插,同样寂静得很。这就是当年大状元张謇着手创业的热土,公路上不时出现大生某某纱厂遗址的标志牌,提示着过往历史。海风吹过畴,四野直视无碍,100年前,一位面庞坚毅的读书人在这个盐碱遍地的江海一隅奔走忙碌,以他非官非商亦非富豪但目光独具的胆魄让渔家农家子弟们进入工厂,从此走上代规模化工业化纺织业的开山之路。
张謇从1895到1921年在南通连办四厂,俱以大生为名。大生纱厂初时筹资并不顺,张謇还是坚持建厂,除自筹民间资本外,得张之洞支持,筹一批已经锈蚀但还可用的美机器作为官方股份。开工后,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陆烽烟连天,西方工业重挫,棉纱升值,大生以八年时间滚动发展,资本从20万两升至80万两白银,到1921年达到鼎盛,品供不应求,获利560万两。如今,大生纱厂已入选工业遗保护名录,永彪史册。
创业从没有一帆风顺的,何况一百年前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都十分凋弊的华一隅。现今的南通,当然是富庶之乡了,但在一百年前张謇建厂的这个地方,并非膏腴之地,只能种植耐盐碱的棉花,而手工业只是传统家庭作坊的蓝印花布。大生纱厂带的不仅是工业革命的物,更是看世界赶新潮的风气。虽然,随着日寇侵华,大生一时停摆,但这里的历史趋势还在向前行进。
如今,在一个叫做叠石桥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张謇播下的纺织业种子所绽放的今日之花。改革开放初始,几个在桥边上提篮摆摊的农家妇女不一定会想到,她们的几件手制布艺开启了南通纺织业的又一个灿烂时代。
你如果是第一次到叠石桥,相信一定会被这里所震惊,这个远离市区的地方居然藏着如此庞大规模的纺织品集散地,车水马龙,花团锦簇。这里集纺织文化展示品展览和销售于一身,占地极大的宽阔主楼里面有你想看到的纺织品的几乎所有内容。从古老的织机到时尚展示,从亮丽的高档大品牌到温暖的寻常家居用品,足以让你一天看不完,而楼外通身白色的妇女雕像,是一番低头做针线活的寻常人家样子,代表着自民间百姓的坚忍与实,昭示着自张謇以高楼万丈地起的实与勇气。
南通叠石桥纺织品交易大楼内展示的旧式织机
我们当然是逛了叠石桥整个交易展示大楼的,绝不虚此行。这里举行过多次大型际会展和贸易对接会,叠石桥际家纺博览会已扬名海内外,许多高端际客商和内一流家纺企业在这里参展交易,成为际家纺生贸易心。商品市场综合百强榜单,叠石桥家纺市场跻身榜单前十,位列第9名,另一家南通家纺城位列第12名。张謇所开创的民族工商业后继有人,这该是足以让张謇欣慰的。
大事业的眼光和胸怀
从叠石桥往,途经张謇文化旅游景区,随后到围海造田的海之滨。按旧时的说法,这里该叫海陬江尾了,旷垠无人,海面阔,岸边芦苇一人多高,极为茂盛。从海堤延展出去的水泥围堰一眼望不到边,围堰里面便是新生出的土地。站在这里,很容易让人又想起另一个历史名人,那就是唐代大诗人骆宾王。骆宾王兵败后被追杀,最后的有生之年是在南通的荒凉之地度过的,死后也埋葬于此。千载悠悠,可以想象,与眼前这大片芦苇相似的环境里,流落过那样一位壮志未酬的初唐诗杰。而千年之后的张謇也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开始了他的多项实业,他在这里建垦牧公司,种植棉花以供纱厂之用,同时也种高粱大麦,以供酒厂之用。
1894年,也就是张謇状元那一年酒厂建起了,取名颐生酿造厂,厂址设在通海垦区的滩涂地。初始尚为顺利,不料后海潮决堤,水击土溃,厂基一片狼藉。那么怎么办?
再干!
这次,张謇把酒厂设在自己居所的常乐镇,距离海边稍远一些,地质水文和环境温度也更加适宜酿酒。颐生酒在更加稳定的条件下顺利生,称为船牌茵陈酒,配方独特,口味上佳。最好的茵陈于春季,以阳气生发时节的茵陈新嫩茎叶入酒最宜养生,此做法最早见于本草纲目,张謇取其方而研制成功。颐生茵陈酒绿蚁沉碧,成色澄明,是个好开端。1912年,颐生酿造厂又开发出菌陈岱岱仙虎骨木瓜金波玉液史仙酒等8个品种,很受人们喜爱。多把芳菲汎春酒,已见沧海为桑田,这是张謇书写的一副对联,他也是这样践行着。古书生多耽文,而张謇是那种允文允武的大才,他的武,即操刀实业。
张謇故居的牌楼
颐生酒成功了,大发利市,然则就只在家门口数钱?张謇不会这样富即安,他是从朝廷上回创业的人,见过大世面,心在海内外。把酒推出去,走向世界,做更大的事,这才是他的心胸。于是就有了去外参展的壮举。1904年,颐生茵陈酒首次参加在日本大阪举办的万博览会就荣获奖状,继而于1906年在意大利举办的万博览会上,又一举获得金奖,成为自世博会创办以酒类荣获的第一枚世界博览会金奖。颐生酒从江海一隅冲向际斩获金奖,比后在1915年巴拿马万博览会获奖的其他酒类要早十年。这是何等荣耀!历史发展到今天,颐生酒已成为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和品牌资源,这是真正的遗后世。
在南通海门常乐镇边缘一条河岸边,我们寻访到张謇故居,颐生酿造厂就在此处。围非常僻静,刚刚下过细雨,河静静流淌,路上不见行人,河对面是那种在热闹市区已绝难见到的青瓦老屋和菜园,很入画。厂门很大,标志明显,现在这里仍是酒厂,算已是一百多年的老厂了,厂越老,窖越陈,麯越醇,酒越佳。果然,酒厂一切完好并在生,内一侧由一条路相通的便是张謇故居。一尊张謇全身立像后面,是一座暗红色二层楼,那里也曾被张謇当作学校使用。1905年,张謇在常乐镇创办了张氏私立初等学,男女兼收。后于1913年又创建了张徐私立常乐女子学校,这是应张謇夫人徐氏去世前的愿望所建立的。开始时,有女学生40人,后增加到200人,不仅自常乐镇,也有省里远处的,学校提供寄宿。张謇亲自为女校题写了校训实,还写了校歌的歌词,由音乐老师配曲,作为学校的精神凝聚。女校完全是新式教育,设立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旧式教育所没有的科目。到1938年日寇侵华止,学校前后培养了600多名女生,这在当时是非常创新的举动。
张謇是做大事业的创业者组织者管理者,他不仅仅只盯着经济效益,而是有着更为深远的怀抱。他是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全方位筹划践行者,所欲打造的是一座城,一座新型的城。从眼前这些当年留下的斑斑遗迹,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番苦心。
在张謇家园的子里,距离女校不远矗立着颐生酒博物馆,那是一座富有民格调的建筑,轮廓简洁,棱角分明,屋顶是一排五个红五星。我们到此处的时候,不巧正遇到维修,未能参观里面的百年老窖池等旧物,很是遗憾。再旁边是张謇文化园,门楼阔大,气派得很,一望而知乃新建。我对隔河相望的旧民居倒是很有兴趣,在南通市区的时候偶然见过那样一处落,是家饭馆,同行的南通本地人说,现在谁家如果还住那样的房子,会被邻居笑话的。我明白,富起的人首先是要重新打造房子,在苏南苏北随意开车行走,就会到处看到乡间一簇一簇各具形态的新建楼,两层三层都有,若是在北上广那样的大城市里,绝对是超级富户的宅邸。可是我还是不免感到有些遗憾,在这些新屋身上,很难看到民族和地方特色,它们不不西地立在街上河边田间,只能算告别困窘的居住条件而做的升级换代,其他的且待日吧。
但我还是爱看老屋。这里是常乐镇边缘,农户老屋与菜地相连,很有孟浩然所说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味道。有年妇女在屋前做活儿,我们上前搭话,主人很热情,让我们去屋里坐。这真是个难得的时辰,窗棂灶台家具等等一应物什都是旧的,那是亘古以吴楚乡间流传下的生活,想张謇当年对此是十分熟悉的吧。我们还见到年纪更大的老人,我也曾在乡间农,大家说起桑麻农事,甚为亲切。主人说,他们世代居住于此,那么,他们就是张謇的邻居了。
雨又下起了,望一望绿色的菜园,望一望对岸的酒厂,不觉沉吟再三,这就是怀古之幽吧。
创立首个公博物馆
漫步南通市,你会被这里博物馆之多而惊叹,濠河两岸迤逦相缀着南通博物苑南通珠算博物馆南通城市博物馆南通纺织博物馆沈寿艺术馆南通建筑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南通民间艺术馆南通风筝博物馆审计博物馆江苏江海博物馆和华慈善博物馆等等。
首屈一指的当然是南通博物苑,那是张謇一手打造的。这个首个公博物馆创建于1905年,大清王朝还在,正是光绪三十年。100多年过去了,经历了所有动荡摧折还在,而且愈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通常,提起博物馆,我们联想到的都是宏大庄重的大楼和陈设严整的展品,然而在这里,你会感到说不出的舒适,很多人所追慕的欧洲古老庄园也就如此了。
走进南通博物苑,就是走进一个大自然绿色环绕的园林综合博物馆,绿植簇拥的主楼带着从百年前走的独特风韵,非常耐看。张謇为博物苑写过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当初这个博物苑是与学校在一起的,后才独立出,这两句出自古典经籍的话,概括出设立博物苑的目的。当年馆内设置天历史美术教育四部,楼上陈列历史文物,楼下陈列动植物和矿物标本,可惜在日寇侵华时都已丢失。
我们也去看了珠算博物馆蓝印花布博物馆和沈寿艺术馆,那已经算是文化遗的诸多展品散发着极富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独有韵味,非常好玩。作为五零后的人,我用过算盘,长辈染布的时候还帮忙去杂货店买过染料,手绣的枕套盖布之类家里也有过,所以在这样的博物馆里看什么都亲切,它们留住了过往的历史,留住了我们的生活瞬间,留住了民间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旧的也是新的,当旧物已不再是寻常居可见可用的物什时,它们的无用之用开始显现,那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化之根。
我博物馆事业是从张謇开始的,这位既是实业家又是教育家的事业开拓者为后世所留下的,是一笔巨大的遗。南通被誉为代第一城,正是得益于张謇全方位的创业。胡适曾给予这样的评价张謇先生在代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张謇不可能逾越自然法则对生命的大限,但他的事业足称不朽。实景图片由作者拍摄
原标题状元身手创实业 追寻张謇在南通的足迹
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